第4章 餘心所善
關燈
小
中
大
王瑯從相府回家的一路上都在想王悅那番話。
牛車在院中停穩,撩開布簾的剎那,她下意識擡頭看了眼頭頂,天空晴朗得如同琉璃,明媚的陽光從至高處傾斜地灑到她的皮膚上,衣服上,也灑到院落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讓一切都蒙上一層薄紗般的光暈。
她閉上眼睛,感受來自高處的熱量逐漸透過空氣傳遞到她的體表,又從體表滲透到體內,覺得胸中雲雨般醞釀的情緒在這股熱量下產生了新的變化。
是什麽樣的變化?
她一時想不明白,於是重新睜開眼睛,穿過林木扶疏的庭院走進書房,在書架邊的櫸木案幾前跪坐下來。
案幾上放著一本倒扣過來的文集,封面以飄逸靈動的行體寫下搜神記三字,正是被稱為中國小說鼻祖,歷經千古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那本志怪小說集。
王瑯在現代翻看過這本小說集,記得作者幹寶是東晉人,其餘並不了解,只以為是東晉時期的一名不得志的文人,喜歡收集神怪之事。跟隨父親從荊州回到建康以後,王瑯才發現這個幹寶和她正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還與她那位做丞相的從伯王導有些關系——東晉立國之初,當時還是中書監的王導舉薦幹寶兼領國史,負責西晉自宣帝司馬懿至永嘉南渡前歷史的編寫,定名為《晉紀》。
案幾上這本《搜神記》是幹寶本人送到丞相府的親筆書寫版本,某次她和王悅無意中談起《晉紀》,提及這本《搜神記》,被王悅從府中找出來借她閱讀。故事內容和現代版本大體相似,但篇目只有二百餘,是現代版的一半,應當是後來書寫的篇目還沒錄入文集。
她正在想王悅的話,案幾上竟然碰巧是王悅昔日借的書,倒是巧了。
無預兆的,王瑯心中微微一動,將那本倒扣的《搜神記》拿起來正向攤開,順著記憶翻動書頁,很快找到了想看的內容:
“漢和熹鄧皇後,嘗夢登梯以捫天,體蕩蕩正清滑,有若鐘乳狀。乃仰噏飲之。以訊諸占夢,言:堯夢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舐之,斯皆聖王之前占也。吉不可言。”
漢代和熹皇後鄧綏,曾經夢見自己登上梯子摸天,天體廣大平坦,而且明潔光滑,有若鐘乳隆起之狀。於是仰起頭去吮吸它。她拿這個夢去問占夢之人,占夢之人說:唐堯夢見自己攀登天梯而上,商湯夢見到天上去舔舐天,這都是成為聖王的先兆。吉利至極,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搜神記》是記錄神異鬼怪之事的小說,但《搜神記》的作者幹寶是書寫晉史的史官,所編撰的二十卷《晉紀》被時人稱為“良史”。他的評價,毫無疑問代表了晉代人對前朝的官方看法。
晉人將和熹皇後和上古聖王相比嗎?
雖然肯定有帝後同體觀念的影響,但還是和她想象的古人不太一樣。
所以……
或許王悅才是對的,反倒是她受到以後諸代歷史的影響,嚴重低估了晉人的開明。
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王瑯坐直身體,將王悅送來的十卷《搜神記》全部從書架上翻了出來,凝聚精神將與鬼怪無關的篇目快速翻閱了一遍,發現後世許多故事的原型都可以上溯到這本《搜神記》,但情節意旨已經被改動得面目全非。
譬如彭娥之事,在幹寶《搜神記》裏的版本是彭娥發現家人為賊兵所害,心中悲憤,於是沿著賊兵的足跡一路追蹤,與賊廝打。失敗後也沒有向神靈祈求,而是憤怒地質問山神無靈,自己無罪,而山神也竟然因此為彭娥打開一條生路,又將賊兵夾死。
但王瑯印象裏的後世版本卻將彭娥描繪成了在路上不幸遇到賊兵的嬌弱女子,為了保全貞節撞石自殺而死。
諸如此類的改動比比皆是,讓王瑯想起《世說新語》裏對賢媛的定義與對賢人區別不大,到了唐代開始卻大相徑庭,走上一條無比狹窄的道路。
但這還不是其中最打動王瑯的地方。
她在意的是一則則神異故事裏傳遞出的主動反抗精神,而且是不分社會階層,從上至下全方位的反抗。甚至越是地位卑下微賤,反抗意識越強,並因這種反抗而引發天地變化,乃至成為神靈——這其中所體現的珍貴之處可能連記述的幹寶本人都沒有意識到。
王瑯心思浮動,手指也在書頁邊緣撥來撥去,最終停在李寄斬蛇的一頁。
這是個流傳至現代也少有增減的故事。
大體情節是東越閩中有條大蛇,每年皆要求送一名十二三歲的童女供它食用,否則便大量制造災害。地方官無計可施,於是尋找奴婢生的女孩和犯罪人家的女兒養著,每年八月送到蛇洞口讓蛇吞食,連送了九年,第十年沒找到合適的女孩。有戶人家的小女兒叫做李寄,主動要求去應募成為祭品。父母不同意,她便自己悄悄去找縣官,要求給她一把鋒利的寶劍,一條會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她在蛇洞口放下點心,自己在廟中藏好,待蛇出洞去吃點心,先放狗咬蛇,又從後方用劍將蛇斬殺。蛇死之後,李寄進入蛇洞,看到之前九個女孩子的髑髏,都拿了出來,痛惜地說:“你們膽小懦弱,被蛇吃掉,真的很可憐。”隨後緩步回家去了。
王瑯反覆看了幾遍,從李寄的主動應募,到她制定計劃、籌備道具、利落斬蛇,區區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卻俠義、膽量、勇力、謀略四者齊備,更可貴的是還能保有對於弱者的憐憫之心。
“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湣。”
她將李寄之言低聲覆述一遍,感覺心情不僅沒有平覆,反倒如暴雨前的積雲,越發暗流瀠洄,於是從書笥裏取出紙墨,準備靠練字來舒緩心情。王家以書法為家傳之學,不僅出了王羲之這位千古書聖,其餘很多人也都是書法名家,留下大量藝術價值極高的字帖。王瑯幼年隨外放的父親輾轉多地,書法卻在家人敦促培養下勤練不輟,心中不平靜時,常常會到案幾前臨摹前人字帖。
跟隨她身邊侍奉的婢女名為司北,之前見她凝著面色一言不發地翻書沈思,不敢隨意打擾,這時候忙上前為她鋪紙磨墨。
淡淡的紙香與墨香在房中擴散。
王瑯提起潤好墨的韋誕筆,揮動手腕,於左伯紙上默寫剛才觀看幾遍後已經熟誦於心的李寄斬蛇篇。她心中有事,運筆平緩牽連,用的也不是行書而是隸書。
一遍默完,隨侍的婢女司北小心翼翼將左伯紙從櫸木案幾上揭起,準備為她鋪新紙。然而揭起之後,她卻不由輕呼出聲,神色訝異。
王瑯順著她的目光看去,見少量墨跡透過素紙,滲到了案幾上。她微微一楞,想起王羲之入木三分之事,擡頭對正有點無措的司北笑道:“看來紙筆所能承載的東西確實是有局限的。”
王征西〔一〕少時讀搜神,至李寄篇〔二〕,不能已已,乃鋪紙默錄,書竟而墨透至案,笑顧婢子曰:“紙筆所載,固有限矣。”蛇有鱗,甲兵之象也。或謂征西用兵之志蓋始於此。
——《語林·德行第一》
箋註:〔一〕征西即王瑯,裴氏著此條時,王官至征西,故稱王征西。〔二〕搜神李寄篇,載東越閔中李氏小女寄斬蛇事。蛇者,小龍。齊桓公見委蛇而霸中原,孫叔敖見雙頭蛇而為楚相,劉邦斬白蛇而立漢祚。斬蛇即斬龍。
對譯
王征西年少時讀《搜神記》,讀到李寄斬蛇篇,心情不能平靜,於是鋪紙默寫所讀的篇目,寫完發現墨跡滲透到了案幾上,笑著對婢女說:“紙筆所能承載的東西,確實有局限啊。”蛇有鱗片,是軍事的象征。有人說王征西用兵的志向是從這裏開始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牛車在院中停穩,撩開布簾的剎那,她下意識擡頭看了眼頭頂,天空晴朗得如同琉璃,明媚的陽光從至高處傾斜地灑到她的皮膚上,衣服上,也灑到院落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讓一切都蒙上一層薄紗般的光暈。
她閉上眼睛,感受來自高處的熱量逐漸透過空氣傳遞到她的體表,又從體表滲透到體內,覺得胸中雲雨般醞釀的情緒在這股熱量下產生了新的變化。
是什麽樣的變化?
她一時想不明白,於是重新睜開眼睛,穿過林木扶疏的庭院走進書房,在書架邊的櫸木案幾前跪坐下來。
案幾上放著一本倒扣過來的文集,封面以飄逸靈動的行體寫下搜神記三字,正是被稱為中國小說鼻祖,歷經千古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那本志怪小說集。
王瑯在現代翻看過這本小說集,記得作者幹寶是東晉人,其餘並不了解,只以為是東晉時期的一名不得志的文人,喜歡收集神怪之事。跟隨父親從荊州回到建康以後,王瑯才發現這個幹寶和她正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還與她那位做丞相的從伯王導有些關系——東晉立國之初,當時還是中書監的王導舉薦幹寶兼領國史,負責西晉自宣帝司馬懿至永嘉南渡前歷史的編寫,定名為《晉紀》。
案幾上這本《搜神記》是幹寶本人送到丞相府的親筆書寫版本,某次她和王悅無意中談起《晉紀》,提及這本《搜神記》,被王悅從府中找出來借她閱讀。故事內容和現代版本大體相似,但篇目只有二百餘,是現代版的一半,應當是後來書寫的篇目還沒錄入文集。
她正在想王悅的話,案幾上竟然碰巧是王悅昔日借的書,倒是巧了。
無預兆的,王瑯心中微微一動,將那本倒扣的《搜神記》拿起來正向攤開,順著記憶翻動書頁,很快找到了想看的內容:
“漢和熹鄧皇後,嘗夢登梯以捫天,體蕩蕩正清滑,有若鐘乳狀。乃仰噏飲之。以訊諸占夢,言:堯夢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舐之,斯皆聖王之前占也。吉不可言。”
漢代和熹皇後鄧綏,曾經夢見自己登上梯子摸天,天體廣大平坦,而且明潔光滑,有若鐘乳隆起之狀。於是仰起頭去吮吸它。她拿這個夢去問占夢之人,占夢之人說:唐堯夢見自己攀登天梯而上,商湯夢見到天上去舔舐天,這都是成為聖王的先兆。吉利至極,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搜神記》是記錄神異鬼怪之事的小說,但《搜神記》的作者幹寶是書寫晉史的史官,所編撰的二十卷《晉紀》被時人稱為“良史”。他的評價,毫無疑問代表了晉代人對前朝的官方看法。
晉人將和熹皇後和上古聖王相比嗎?
雖然肯定有帝後同體觀念的影響,但還是和她想象的古人不太一樣。
所以……
或許王悅才是對的,反倒是她受到以後諸代歷史的影響,嚴重低估了晉人的開明。
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王瑯坐直身體,將王悅送來的十卷《搜神記》全部從書架上翻了出來,凝聚精神將與鬼怪無關的篇目快速翻閱了一遍,發現後世許多故事的原型都可以上溯到這本《搜神記》,但情節意旨已經被改動得面目全非。
譬如彭娥之事,在幹寶《搜神記》裏的版本是彭娥發現家人為賊兵所害,心中悲憤,於是沿著賊兵的足跡一路追蹤,與賊廝打。失敗後也沒有向神靈祈求,而是憤怒地質問山神無靈,自己無罪,而山神也竟然因此為彭娥打開一條生路,又將賊兵夾死。
但王瑯印象裏的後世版本卻將彭娥描繪成了在路上不幸遇到賊兵的嬌弱女子,為了保全貞節撞石自殺而死。
諸如此類的改動比比皆是,讓王瑯想起《世說新語》裏對賢媛的定義與對賢人區別不大,到了唐代開始卻大相徑庭,走上一條無比狹窄的道路。
但這還不是其中最打動王瑯的地方。
她在意的是一則則神異故事裏傳遞出的主動反抗精神,而且是不分社會階層,從上至下全方位的反抗。甚至越是地位卑下微賤,反抗意識越強,並因這種反抗而引發天地變化,乃至成為神靈——這其中所體現的珍貴之處可能連記述的幹寶本人都沒有意識到。
王瑯心思浮動,手指也在書頁邊緣撥來撥去,最終停在李寄斬蛇的一頁。
這是個流傳至現代也少有增減的故事。
大體情節是東越閩中有條大蛇,每年皆要求送一名十二三歲的童女供它食用,否則便大量制造災害。地方官無計可施,於是尋找奴婢生的女孩和犯罪人家的女兒養著,每年八月送到蛇洞口讓蛇吞食,連送了九年,第十年沒找到合適的女孩。有戶人家的小女兒叫做李寄,主動要求去應募成為祭品。父母不同意,她便自己悄悄去找縣官,要求給她一把鋒利的寶劍,一條會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她在蛇洞口放下點心,自己在廟中藏好,待蛇出洞去吃點心,先放狗咬蛇,又從後方用劍將蛇斬殺。蛇死之後,李寄進入蛇洞,看到之前九個女孩子的髑髏,都拿了出來,痛惜地說:“你們膽小懦弱,被蛇吃掉,真的很可憐。”隨後緩步回家去了。
王瑯反覆看了幾遍,從李寄的主動應募,到她制定計劃、籌備道具、利落斬蛇,區區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卻俠義、膽量、勇力、謀略四者齊備,更可貴的是還能保有對於弱者的憐憫之心。
“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湣。”
她將李寄之言低聲覆述一遍,感覺心情不僅沒有平覆,反倒如暴雨前的積雲,越發暗流瀠洄,於是從書笥裏取出紙墨,準備靠練字來舒緩心情。王家以書法為家傳之學,不僅出了王羲之這位千古書聖,其餘很多人也都是書法名家,留下大量藝術價值極高的字帖。王瑯幼年隨外放的父親輾轉多地,書法卻在家人敦促培養下勤練不輟,心中不平靜時,常常會到案幾前臨摹前人字帖。
跟隨她身邊侍奉的婢女名為司北,之前見她凝著面色一言不發地翻書沈思,不敢隨意打擾,這時候忙上前為她鋪紙磨墨。
淡淡的紙香與墨香在房中擴散。
王瑯提起潤好墨的韋誕筆,揮動手腕,於左伯紙上默寫剛才觀看幾遍後已經熟誦於心的李寄斬蛇篇。她心中有事,運筆平緩牽連,用的也不是行書而是隸書。
一遍默完,隨侍的婢女司北小心翼翼將左伯紙從櫸木案幾上揭起,準備為她鋪新紙。然而揭起之後,她卻不由輕呼出聲,神色訝異。
王瑯順著她的目光看去,見少量墨跡透過素紙,滲到了案幾上。她微微一楞,想起王羲之入木三分之事,擡頭對正有點無措的司北笑道:“看來紙筆所能承載的東西確實是有局限的。”
王征西〔一〕少時讀搜神,至李寄篇〔二〕,不能已已,乃鋪紙默錄,書竟而墨透至案,笑顧婢子曰:“紙筆所載,固有限矣。”蛇有鱗,甲兵之象也。或謂征西用兵之志蓋始於此。
——《語林·德行第一》
箋註:〔一〕征西即王瑯,裴氏著此條時,王官至征西,故稱王征西。〔二〕搜神李寄篇,載東越閔中李氏小女寄斬蛇事。蛇者,小龍。齊桓公見委蛇而霸中原,孫叔敖見雙頭蛇而為楚相,劉邦斬白蛇而立漢祚。斬蛇即斬龍。
對譯
王征西年少時讀《搜神記》,讀到李寄斬蛇篇,心情不能平靜,於是鋪紙默寫所讀的篇目,寫完發現墨跡滲透到了案幾上,笑著對婢女說:“紙筆所能承載的東西,確實有局限啊。”蛇有鱗片,是軍事的象征。有人說王征西用兵的志向是從這裏開始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